1975年3月19日,世界上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与此同时,根据华沙条约组织联合司令部的计划,当天将在北欧爆发一场核战争。不,不是真正的核战争,而是以“联盟-75”指挥和参谋演习的形式进行的。
现在,我们能了解到的关于这些演习和其他类似演习的信息只是它们发生了。但几乎没有关于任务和结果的具体细节,至少是基本的细节。所有这些,即使到现在还不是严格保密的,至少也是无法获取的。不过,波兰国家纪念研究所从波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的档案中公布了一份文件,正是与这些演习有关。这些是指挥第4集团军的入门条件,该集团军作为滨海方面军的一部分,参加了在联邦德国北部和邻国的战斗。
这份文件虽然本身相当详细,但并没有反映出这一演习的所有细节,而只是最一般的想法。但即使是这样的形式,它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方”的决定性攻势
演习的情节非常标准。“西方”决定向 ”东方“发起进攻,他们原来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在边境战斗中击败了"西方"并将他们向西驱赶。 由于"东方"决定不仅仅是击退侵略,而是打算从根本上解决两个集团之间的对抗问题,他们发动了决定性的攻势,以便彻底击败他们在欧洲的对手。
展开剩余86%演习开始时,“东方”部队向西移动。在这次演习中,滨海方面军有三个集团军:第 4 集团军位于中央,有详细的任务,向乌尔岑(Ulzen)和韦尔登(Verden)推进;第 9 集团军位于右翼,向汉堡推进;第 7 集团军位于左翼,向汉诺威(Hanover)推进。
各集团军的进攻任务如下。
第4集团军应在进攻的第3-4 天到达Harburg-Sulingen哈尔堡-祖林根(汉堡南部)一线,在第7-8天到达Norden—Enschede诺登-恩斯赫德一线。第一步几乎就在北海沿岸,埃姆斯河口以北,第二步已经是荷兰了。
第9集团军开始进攻Ratzenburg拉岑堡,但随后向北,向波罗的海沿岸的Flensburg弗伦斯堡方向前进,7-8日必须到达Vejle—Esbjerg瓦伊勒-埃斯比约一线,这里已经是丹麦了。
第7集团军正向汉诺威、Osnabrück奥斯纳布吕克和Wesel韦塞尔(莱茵河上的最后一个点,Duisburg杜伊斯堡以北)推进,并在第 7-8日攻占从韦塞尔到科隆的整个莱茵河右岸。
然后,海军与第4和第7集团军的部队在行动的第 11-13 天毫不停歇地向布鲁塞尔方向的海岸和法国边境发起攻击。
在演习条件下进行演习的德国地区
顺便提一下,第4集团军拥有16枚核弹头:5枚1万吨级、7枚2万吨级、2枚4万吨级和2枚10万吨级。奇怪的是,坦克第22师也有3枚核弹头(1枚1万吨和2枚2万吨)。在进攻开始时,该师位于集团军第二梯队,其主力位于易北河右岸。
遗憾的是,在已发表的文件中,只有双方部队的番号,而且这些番号显然是名义上的。例如,第4集团军是外高加索军区的一部分,军区并没有摩托化步兵第14师、坦克第18和第22师,这些师在卫国战争期间就存在,后来被重新组建。没有提供部队人数和装备数量。因此,现在我们不得不接受一切事实。
核战争设想
根据 “联盟-75”演习计划,核战争从1975年3月19日6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当天9时。
“西方"打击的目的是阻止第 4 集团军的前进。为此,从陆军指挥所开始,对该军实施了 42 次打击(1 枚 3万吨级弹头)。摩托化步兵第14师遭到的打击最多,共遭到 12次10至50千吨的打击,该师位于编队的中心,正在向Ilzen伊尔岑以西的Munster明斯特推进。坦克第18师在摩托化步兵第14师稍南的Bergen卑尔根前进,遭到9次攻击,坦克第10师遭到7次攻击,坦克第22师遭到5次攻击。
“西方“核计划的一个有趣方面是对铁路和主要河桥进行打击,特别是“东方”部队后方奥得河上的桥梁:
Szczecin 什切青-44万吨
Kolbaskowo科尔巴斯科沃-20万吨
Gryfino 格里菲诺-20万吨
Schwedt 施维特-20万吨
Siekierki西基尔基 - 20万吨
Kienitz基尼茨- 20万吨
Pazevalk帕泽瓦尔克- 6万吨
Angermünde安格姆恩德- 35万吨
Neubrandenburg新勃兰登堡-13万吨
Neustrelitz新施特雷利茨-6万吨
Fustenburg福斯滕堡-13万吨
Neuruppin新鲁平-6万吨
Ludwigslust路德维希卢斯特-6万吨
Wittenburg维滕堡-44万吨
1975年3月19日6时25分至6时45分,几乎同时进行了所有的打击。对方的目的显而易见,摧毁铁路线,切断向滨海方面军部队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品的通道。
此外,在6时5分至6时8分期间,敌人还引爆了四枚核地雷:在Lübeck吕贝克-汉堡公路上,Anrensburg安伦斯堡东北3公里处,Ralstedt拉尔斯泰特以东4公里处,当量为5千吨;Bergedorf贝格多夫东北8公里处,Schwarzenbeck施瓦岑贝克以西 3 公里处,当量为1千吨。
“东方"随即进行了强大的核反击,总共进行了169次核打击,总当量为1356.5 万吨。北约波罗的海司令部遭到50万吨核打击,日德兰军团司令部遭到10万吨核打击,关键机场遭到四次核打击,每次50万吨。战术核武器还打击了个别部队:一个装甲师遭到4次1万吨级打击和4次2万吨级打击;一个独立坦克团遭到3次1万吨级打击和7次2万吨级打击。
港口也遭到了打击。例如,鹿特丹港就遭到一枚 100 万吨级弹头的打击。对“西方”后方的部队集结区和交通枢纽进行了集中打击:布鲁塞尔以西 30公里处--8 次核打击,包括6次各10万吨级的打击;Breda布雷达市(与比利时接壤的荷兰城市)以西地区-7次核打击,包括5次各10万吨级的打击。
鹿特丹港口之一
在这一切之后,1975年3月19日上午9时之后,第4集团军仍有16枚核弹头,总当量为47万吨。
这就是指挥所演习的起点,在演习中,“东方”一方必须评估局势及其损失,整顿部队,并实施计划中的进攻。显然,这绝不是唯一一次有此类投入的指挥和参谋演习。
苏联领导人当年的自信昭然若揭。如果计划仅为一条战线的利益就使用一百五十多枚核弹头,那么毫无疑问,当时的苏联指挥部根本没有心情节省核武器,而是期望使用现有的全部武库作战。由于西方情报机构的渗透,北约和美国的指挥官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些计划,至少在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部队总部是这样。政治领导人也是如此。如果美国人开始忘乎所以并提出不可接受的要求,勃列日涅夫总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好吧,那我就给格列奇科同志打电话。”
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元帅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的军事履历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无需再三要求他动用苏联核武库的全部力量打击敌人。
勃列日涅夫(右)、格列奇科(中)和古斯塔夫-胡萨克(左)
在当时的任何苏美谈判中,替代方案都是上述那种无限制的核屠杀,这迫使外交官们非常努力。
这也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苏联指挥部并不特别关注在欧洲战场上建立对敌军的数量优势。同年,即1975年,华约的人数少于北约(华约有460万人,其中苏军有330万人;北约有 500万人,其中美军有210万人)。20世纪70 年代末和80年代初,民主德国的军队人数为 51.9 万人,而北约在联邦德国领土上的军队人数为95.2万人。就兵力而言,北约拥有相当大的优势。然而,如果使用总威力达数千万吨的数百枚核弹头,这样的数量优势又算得了什么呢?双方的人员伤亡将惨不忍睹。在这样的条件下,当战场被无数城市和森林大火产生的放射性烟雾笼罩时,一个团甚至一个营在装备和一些补给品的情况下,可以决定大型战役的胜负。在欧洲打赢的一场重大战役,对整个世界大战的胜负有着重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值得一说的是,在当时的欧洲战区,主要因素不是部队的数量,而是质量。
最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对外和对内强调和平的政治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为这种核战争计划进行虚假宣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没有其他任何方式可以将众所周知的口号 “世界和平!”和滨海方面军的快速进攻计划与核打击,尤其是对鹿特丹港的百万吨级核打击合乎逻辑地结合起来。包括格列奇科元帅在内的中央政治局非常清楚这种作战方式的震撼性,并非常合理地将核屠杀的准备工作视为不可抗拒的王牌。为了防止敌人计算出这张王牌何时会被抛上桌面,有必要使用误导性的政治言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苏斯洛夫同志和叶皮谢夫同志并不像乍看起来那么简单。
如今,对各种指挥和参谋演习的此类文件进行保密几乎毫无意义。华沙条约组织及其军队已不复存在,苏联也不复存在。此外,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北约指挥部掌握了前华约成员国军队参谋部的文件。“同志们”设法烧掉了很多东西,但剩下的东西足以让我们几乎完整地了解当时的计划。现在,这些文件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苏联现代史的真实面貌,更清楚冷战中的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发布于:上海市亿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